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专利趋势观察报告(2016-2018)

、报告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而专利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反应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本报告以在粤港澳九市二区注册的申请人为主体,对其2016-2018三年间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检索,针对专利申请的数量、类型、申请人、前十高校、前十代理机构、产业及技术领域等要素进行全面盘点,以分析和总结粤港澳大湾区近年专利申请的发展趋势,从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与建议。

本报告全文于20196月在广州首次发布。以下为报告的简要内容。

、基本结论

1、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

近三年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总和每年都在40万件以上,并且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占全国专利申请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13.79%上升至2018年的17.71%,上升了3.93个百分点。此外,粵港澳大湾区的2016-2018年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占的比例均超过了30%。由此,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水平发展比较高且还在不断提高,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断増强,全国将近五分之一的科技发展集中在以广东省为带头的粤港澳大湾区。

表1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数量

申请年

全国专利申请

大湾区专利申请

大湾区专利申请占全国比例

2016

3,042,350

419,491

13.79%

2017

3,356,588

545,159

16.24%

2018

2,807,507

497,313

17.71%

 

表2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

申请年

大湾区专利申请

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

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占大湾区专利申请数比例

2016

419,491

171,035

40.77%

2017

545,159

189,067

34.68%

2018

497,313

184,174

37.03%

 

2、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处于互联网转型阶段

从整体研发的技术领域来看,近三年大湾区最热门的研发是F21Y涉及到光源的构成或类型)和G06F(电数据处理),其次较为集中的是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和H02J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结合IPC分类申请趋势来看,F21Y115/10发光二极管LED))在各项类别申请中占据绝对地位,申请数量远超第二申请类别。C0GF17/30H04L29/08两个类别一直处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而G06F(电数据处理)和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又是互联网领域的两大核心小类,可见大湾区的科技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领域,但是在互联网领域也有涉及。

3、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区市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

image.png

 

从粤港澳大湾区近三年专利申请量来看,可以将这11个城市分为三种类型:

量少型:这个类型的城市有澳门、肇庆、香港、江门、惠州5个城市。这5个城市的三年专利申请总量均在50,000件以下,其中,澳门的专利申请量最少,仅有697件,还不足1,000件。这些城市的科技创新力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属于低下水平,缺乏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较少。

中等型:珠海、中山、佛山这3个城市属于这一类型。这些城市的专利申请总量在50,000200,000件之间,其中珠海在三个城市中申请量最少,仅有64,637件:佛山申请量最多,有193,537件。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属于中等水平,每年都有较多的专利申请,科技成果输出多、发展快。

量多型:这种类型的城市为数不多,仅有两个,即广州和深圳,它们的专利申请总量均在250,000件以上,尤其是深圳市,它的专利申请量高达470,406件几乎是广州申请量的1.5倍。这两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较多,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大核心。

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能力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心城市有各自发展的优势,只有保障不断优化自身发展优势,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广州、深圳属于量多型城市,是粵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的核心;香港澳门属于量少型城市,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区市各具自身发展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中心城市,应当结合优势充分发挥极点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加强知识产权的跨境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实力的提升。

5、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世界三大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的核心是硅谷,是全球最顶级的科技中心,集中了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而日本东京湾,又称产业湾。在主导产业和体系规模上,都和粤港澳大湾区类似,从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些大湾区未来发展可能的方向。东京湾区作为世界级的工业中心,集中了钢铁,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产业,总部设在东京湾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共43家,包括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本田,日产,以及素尼,软银,日立等企业。2015年,东京湾的GDP大约是1.8万亿美元,粤港澳湾区的GDP大约为1.3万亿美元。2017年东京湾的GDP大约是6.5万亿人民币,而粵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香港,深圳,广州的GDP均超过2万亿人民币大关,再加上东莞和佛山两个万亿级的城市,因此在经济总量上,粤港澳大湾区并不亚于东京都市圈。

根据2018年的世界500强来看,深圳有7家,广州有3家,佛山有2家,香港有7家,总共19家。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结合大湾区专利申请布局图表分析,大湾区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内陆,过去三年共申请1,388,105件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92.21%;在国外专利申请最多的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申请,过去三年共有58,110件,占比3.86%,但是相比于中国内陆的专利申请数量,这将近6万件的专利申请数微乎其微。此外,大湾区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有23,578件,占比2%。其余国家或者地区,虽然大湾区均有专利申请,但是申请的数量比较少,只有几千件。可见,大湾区的专利申请还是以中国内陆为主,国外的专利布局比较少。

6、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创新力高于高校

根据对2016年至2018年公司与院校/研究所专利申请量的统计,粤港澳大湾区过去三年的专利申请人类别中“公司”始终占绝大多数比例,过去三年申请量总和为1,016,304件,占比高达73%。而以院校/研究机构作为申请人申请的专利量每年平均仅占申请人的代,过去三年申请的专利总量仅有5,190件。企业与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差悬殊,从侧面体现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明显高于高校。

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结构、政策、需求三个方面。

1) 产业结构影响

根据2016年至2018年大湾区的IPC分类申请统计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始终以传统工业为主,近年来制造业有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进步结合近三年11个区市各自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以及各自IPC小类统计,广东、深圳、香港近三年的专利小类中GO6F(电数据处理)和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占较大比例,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专利申请的主要类别,这体现出三个城市的产业有向互联网领域转型的趋势,但其他9个区市的产业类型仍然停留在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状态。因此,传统产业结构基础的影响,是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明显低于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政策原因

高校科研人员出于对学术价值的追求以及政策规定,更多倾向于对理论的研究,因此与论文产出相比创新实践类成果明显减少。此外,高校科研人员研究经费短缺、人才流动性大、研发周期不足等原因,也会影响到高校科研人员在专利申请方面的热情。

3)对成果产出的需求

根据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于2018年完成了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建设,并力争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从政策上对知产保护的引导,使得各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数据显示,广东省的企业创新能力自2008年跃居首位后能力有所减弱,十年来总体呈现波动并略有上升的趋势,于2017年重新跃居全国首位,并在2018年蝉联首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随之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成果转换,将创新理论转换为企业生产力。相比于高校,企业对成果产出的需求更高,因此表现在专利申请数量上企业自然高于高校。

、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市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能够直观反映大湾区的创新能力。本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十一区市过去三年每年专利申请量最高的企业以及三年专利申请总量最高的企业分别进行统计,数据检索结果及分析结论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市2016-2018年专利申请总量最多企业

区市

企业

专利申请总量

佛山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7,559

珠海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8,360

东莞

0PP0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8,470

深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1,758

广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9,534

惠州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6,785

中山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1,430

江门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469

肇庆

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

177

香港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2,548

澳门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339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注:专利申请包括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不包括海外申请.

大湾区各区市2016-2018年专利申请量最多企业


2016

2017

2018

区市

企业

专利申请量

企业

专利申请量

企业

专利申请量

佛山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06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85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639

珠海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9,28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8,06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1,012

东莞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4,44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5,920

0PP0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6,572

深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79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05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3,429

广州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3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34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5,863

惠州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3,04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39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340

中山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51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5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412

江门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6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2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96

肇庆

肇庆市小凡人科技有限公司

71

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

104

肇庆市高新区甜慕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78

香港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1,09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1,119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682

澳门

AC(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151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123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65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注:专利申请包括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不包括海外申请.

1、企业专利申请情况总体评

根据对各区市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的企业统计,佛山市美的集团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过去三年均位列佛山市首位,专利申请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并且以37,559件专利申请总量远超其他区市的单个企业。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类似的企业是珠海市的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的0PP0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三年的专利申请量均位列所在市首位,并分别以37,559件和18,470件申请总量位列大湾区专利申请总量最多企业的第二位与第三位。此外,中山、惠州两市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城市也始终没有变化。相比而言,肇庆和澳门两市的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年均专利申请量不超过150件。

2、 专利申请情况与企业发展成熟度有关

通过各区市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统计可以看出,有些企业专利申请量每年都保持在同一量级,如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波动幅度不超过2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布局时间较早,在2006年时专利申请量就已经达到5000余件;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发展至今企业已进入成熟阶段。这一类平稳发展型企业,经过多年成长在技术领域已经完成了多方面、成熟的布局,占据行业领军地位,因此企业不再过于追求技术创新的井喷式发展路径,而是更侧重企业的平稳发展和业务领域的全球布局。过去三年大湾区也存在“黑马”型企业,主要表现为专利申请量在一年内迅速跃居所在区市首位,例如香港的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平安科技有想公司。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以研发智能电动汽车为主要业务,2015年公司成立以来,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量始终处于增长趋势,2018年专利申请量位列香港地区首位,尤其在2016年至2017年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超过200%。“黑马”型企业往往是新成立的高新技术创业公司,涉及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这类创新型企业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都有较高的期望,体现在专利申请量上往往呈现井喷态势。

3、 城市产业结构与企业专利申请情况相互影响

根据过去三年企业申请总量数据分析,各城市根据其产业结构和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格局,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搜山市,根据前述分析,佛山市作为专利申请“中等型”城市,与广东、深圳两个“量多型”城市相比,科技创新能力较弱、IPC专利申请小类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高科技领域活跃度较低,但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过去三年却以专利申请总量37,559件位列大湾区专利申请总量第一名。美的集团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40年企业发展不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因此专利申请量始终位于佛山市和整个大湾区企业的首位。美的集团的IPC分类申请量较多的也与制冷装置与空气出风系统的制造相关,并且每年的IPC小类申请类型基本保持不变。与佛山市和美的集团类似的还有珠海、东莞、中山、惠州四个城市及其龙头企业,城市基本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每年的专利申请量、IPC类型和专利申请最活跃企业基本保持不变,企业发展较为成熟、创新能力中等。因此,各区市的产业结构、政策规划、发展特点与企业专利申请情况之间相互影响。

、发展建议

1、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实力亟待提高

根据观察结果可得,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略显不足,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沿海开放前沿,大湾区若想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全面开放的龙头城市群,各方面实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世界发展领先的著名湾区主要有三个,分别为集聚金融产业的美国纽约湾区,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核心的美国旧金山湾区,以工业产业为主的日本工商业中心东京湾区。湾区经济能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广受欢迎,主要是凭借其独特的开放经济模式、国际化的发展视角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金山湾区相比,两大湾区拥有同样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特点,这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湾区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十分有利。但对比之下,粵港澳大湾区仍有诸多不足:第一,旧金山湾区企业发展更加成熟、涉及领域也更全面,根据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旧金山湾区经济报告》(BayAreaEconomicProfile2018》),截至2017年底旧金山湾区17个城由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据30家,覆盖了能源、科技、金融、消费品等多个领域,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结构多以制造业和少数科技企业为主,企业实力不及旧金山湾区。其次,二者均以科技创新为发展驱动力,根据WIP0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对全球最大的科技活动集群的排名,“深圳香港”地区排名第二,“加州-旧金山"地区排名第四,但旧金山湾区以“旧金山一奥克兰一圣何塞”为中心向周围城市辐射影响力,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依靠深圳与香港两城市在创新和金融领域发挥龙头作用,扩散效应弱,易形成“增长极"理论中的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现象。此外,在管理结构上,旧金山湾区成立了专门的湾区委员会,委员会名下还有多个研究所,均独立于政府为整个湾区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以“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四个主要城市”为发展特点,制度背景极为复杂。单就法律制度就包括香港地区的英美法系、澳门地区的大陆法系与大陆的混合法系三种,随着高新技产业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和区域协作水平不断提高,港澳大湾区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专利诉讼等法律问题。

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实力还不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当充分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极化一扩散"作用,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将各自的发展优势做大做强:同时要加强区域发展的进一步整合,避免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实力。其次,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当务之急是破除制度壁垒,突破粤港澳三地制度和法律体系上的差异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限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建立统一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多元化的优势。

2、各区市协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从整体上完成了多角度的布局,覆盖了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制药、传统制造业等方面,同时在金融、服务等领域也具备发展优势。但从各区市层面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产业结构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均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主要驱动力,旧金山湾区发展特色是以多个中心城市为点进行布局,同时向周围辐射影响。通过本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创新分析,创新能力最高、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的城市是深圳:从专利申请情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并处于互联网转型阶段,十一区市中深圳市在产业结构改革上已经领先于其他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龙头城市。对比两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创新能力,仍然可以看出深圳地区较加州地区仍有很大差距,根据《2018年旧金山湾区经济报告》,过去5年旧金山湾区Alphabet、苹果和Facebook三家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平均增长率约12.2%,增幅几乎是其他500强企业的10倍,由此可见创新企业是湾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相比之下,粵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发展较好,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虽然有产业转型趋势,但根据过去三年专利申请量来看各城市产业结构呈现固化和趋同化的趋势城市的发展特色不明确,区域之间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亟待通过区域合作打造粤港澳湾区内部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因此,在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方面应当加强区域间的协同能力,通过区域合作形成分工明确、集约高效的产业链条,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国际化产业平台。除了产业结构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制度规划、法律服务、生态资源等方面,均需要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沟通,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

3、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

根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的分析,粵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深圳市最具有创新活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与旧金山湾区的中心城市硅谷进行比较,两地均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粤港澳湾区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创新实力,企业作为发展的主体,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改革起着龙头作用。但从报告中的分析结论来看,除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实力领先的几家企业外,其他企业创新实力还明显不足,缺乏国际竞争力。


4、合理应对专利诉讼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活跃的中心城市,创新活力最高、专利申请量最多、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趋势下深圳市将会集中产生大量与专利有关的纠纷和诉讼。目前在深圳地区,就已经出现“专利蟬螂”现象,试图通过大量专利诉讼追使同行竞争企业和解以此获利。专利流氓的存在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力与研发经费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在深圳这种创新企业密集的城市,企业之间基于专利技术的竟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针对专利流氓现象,企业应当在研发阶段就采取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措施,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通过专利储备来应对潜在的专利诉讼同时,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打击“专利蟬螂”现象,为企业健康发展与市场的正常竟争提供良好的环境。随着粤港澳大弯区区域合作进一步增强,深圳与周边区市合作将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港深合作的规划下,深圳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三地法律制度根本性的差异会给合作中一些争端的解决带来很大阻碍,因此必须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知识产权情报交流、信息通报和联合执法行动,建立高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跨境保护。

报告编写: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主持人:张平

参加人:西北大学法学院黄菁茹老师及其团队学生叶永青'庄楠'陈禹竹'马雪萌共同完成。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石丹'张雨珊'朱艺浩'徐美玲'徐华阳'徐子淼。

特别鸣谢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对本报告的数据支持

分析支持:CPAGIobal思保环球

发布日期:2019年6月